SERVICE PHONE
13545575002发布时间:2023-11-16 14:06:00 点击量:
北大教授报告:减负十年后中产家长为何还在疯狂“割肉”?如今,教育资源的争夺不可谓不激烈。很多人表示疑惑,中产家庭在经济支出上疯狂“割肉”,精力投入上有增无减,问题究竟出在哪?
到2021年7月,“双减”政策出台后,实施了诸多惠及学生的政策,比如减少作业时长,严控校内补课,教师交流轮岗……以此促进教育公平。
在国家的大力提倡下,政策革新,理念推行,但折射到现实中,孩子们的生活仍然被各类兴趣班、夏校游学营、国际竞赛填满了。
如同剧场效应:大家都在剧场里看戏,一部分人为了看得更清楚,选择站起来,其他人也不得不跟着站起来,但最终的观看效果和最初是一样的。
根据数据统计,我国每年大约有110万高中毕业生,进入本科院校的约为36000人;进入一本的大约12000人;进入211的学生约为7800人;进入985的,总数不超过3000人。
小编想起看过的一条新闻,《北京第一代“鸡娃”给大家讲讲内卷教育的切肤之痛》里,那个从小被鸡到大的女孩。
小学读的是北京朝阳区的重点学校,高中时被北京四中实验班录取,后来又去了美国做交换生。最后,她回国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。
3岁认3000个字、4岁背唐诗宋词上千首、5岁看原版《哈利波特》......从前,只有基础教育领域内卷,上大学即“解放”,现在上大学后也要内卷,脱颖而出的佼佼者,步入社会后,可能泯然于众。
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新闻,#北大毕业卖米粉#、#中传硕士当保洁#……还有一大批海归留学生,因为做了“全职儿女”频频登上热搜。
20世纪80年代末出生的美国人中,有44%的人在30岁时,从事的工作比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更高。
这个数据与20世纪30年代末出生的人相差甚远。那一代人中,大约有70%的人,通过自身奋斗,超越了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。
很多过度被“鸡”的孩子,不但没能拿到精英阶层的入场券,反而在成长中留下了不可弥补的遗憾,抑或出现心理问题。
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乔志宏曾分享,他接待过一个学生,是全年级第一名,但是他特别焦虑。
他的答案是:只要看到第二名去问老师问题,他就很紧张澳门威尼斯人官网,他只要看到第二名上学来的比他早,他就很焦虑。
久而久之,这类孩子就会面临自尊和自信的损耗,从而带来抑郁、焦虑、烦燥的问题,严重的时候则引发自伤。
人民日报《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》称,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,占到总人数的30%;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,有50%是在校学生。图 人民日报
我们应当意识到,当前孩子更需要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,通过一些方式减缓“内卷”的压力,真正意义上给孩子的心理“减负”。
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孩子在校日期约为一半;一天24小时,孩子在校时间约为1/3。如此算下来,一年里,孩子在学校的时间约为1/6,剩下的5/6,除去睡眠时间,大概还有1/2的时间和父母在一起。
有些孩子可能胆小敏感,但是他们心细,善于观察;有些孩子可能被批评后毫不在意,但是他们积极乐观;有些孩子可能不喜欢阅读,但是他们动手能力强……
父母也要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脚步,与孩子的精神同在。与其花时间花精力去鸡娃,不如花点时间发展自己。